花椒树园地

标题: 【原创】莺啼序·秋夜寄怀 [打印本页]

作者: 雁鸣晚渡    时间: 3 天前     标题: 【原创】莺啼序·秋夜寄怀

莺啼序·秋夜寄怀

依《词林正韵》,梦窗四声格

雁鸣晚渡


冰蟾乍窥桂魄,溅空阶清露

冷蛩咽、暗锁纤云,漫卷蓝雾深处

钗股坠、鲛绡尚湿,蛮笺剩墨萦愁绪

任蛛丝缠遍,幽窗旧年琴谱

客鬓侵霜,倦笛诉与,伴风灯自语

井梧老、金粟凝香,楚魂迷断归路

想漆园、蝶残怨魄,剩清影、栖寒湘浦

更那堪,孤雁衔星,夜潮催橹

瑶华坠晚,绣槛怯秋,鲛珠垂泪雨

记并剪、春葱轻握,共拭徽纹,凤咮焐冰,麝煤温缕

螭奁尘积,啼鹃血染,枯香犹系残荷柄,叹如今、独听簪花句

哀弦裂帛,争信絮果兰因,绛河遥隔牛女

枯荄映月,腐草流萤,伴庾郎羁旅

谩认取、三年刻楮,半世雕龙,酒倒杯深,鬓衰青妩

鲛宫浪叠,鳌峰槎远,枯槎空溯银河水,但凝颦、永夕扃星浦

愁痕都上罗衣,竹影筛寒,暗蛩低诉


作者: 雁鸣晚渡    时间: 3 天前

《莺啼序·秋夜寄怀》创作与赏析



一、词牌介绍



《莺啼序》是词调中篇幅最长的慢词,属“正体四段二百四十字”格,始见于吴文英(梦窗)《梦窗词集》,为吴文英自创词牌(一说脱胎于古乐府)。其名取“莺啼婉转,绵延不绝”之意,四段均以“仄韵”贯穿,韵律缠绵往复,适配铺陈绵密、意境层深的情感表达。



词牌核心特征:



字数:全词四段,每段各六句,共二百四十字(正体);

句式:以七字句为主,间杂四字、五字句,长短错落,节奏抑扬;

声律:严守四声,尤重去声字的收尾与承转(梦窗体典型特征),平仄交替严谨,读来铿锵又蕴柔婉;

用途:多用以抒写羁旅之愁、怀人之感、家国之思,以意境幽邃、用典繁密为风格标识。



二、词谱与平仄格律特色



(一)词谱对照(依《词林正韵》,梦窗四声格)



第一段(六句,三十字)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冰蟾乍窥桂魄,溅空阶寒露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韵)

冷蛩咽、暗锁纤云,漫卷蓝雾沈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钗股坠、鲛绡尚湿,蛮笺剩墨萦愁绪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任蛛丝萦遍,幽窗旧年琴谱



第二段(六句,三十字)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客鬓侵霜,倦笛诉与,被风灯低语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井梧老、金粟凝香,楚魂迷断归路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想漆园、蝶枯怨魄,剩清影、栖寒湘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更那堪,孤雁噙星,夜潮敲橹



第三段(六句,三十字)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韵)

瑶华坠晚,绣槛怯秋,鲛珠垂泪雨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记并剪、剪春葱弱,共拭徽纹,凤咮焐冰,麝煤温缕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螭奁尘积,啼鹃血染,枯香犹系残荷柄,叹如今、独听簪花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韵)

哀弦裂帛,争信絮果兰因,绛河斜度牛女



第四段(六句,三十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枯荄蚀月,腐草流萤,伴庾郎羁旅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谩认取、三年刻楮,半世雕龙,漆倒杯深,鬓衰青妩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但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鲛宫浪叠,鳌峰槎远,枯槎空溯银汉水,但凝颦、永夕扃星浦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愁痕都上罗衣,竹影筛寒,暗蛩叨苦



(二)平仄格律特色



1. 严守梦窗四声,去声承转:全词关键韵脚、句中领字多选用去声字(如“露、处、绪、谱、语、路、浦、橹”等),去声清劲,既收束每句气韵,又串联段落间的情感递进,契合吴文英“四声递用、刚柔相济”的格律主张。

2. 平仄交替规整,避孤平拗句:七言句多遵循“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等正格,五言句严守“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无孤平、三平调等拗误,读来抑扬顿挫,音韵和谐。

3. 领字承转灵活:词中“冷、漫、任、被、想、更、记、叹、争、谩、但”等领字,多为仄声(尤以去声、上声为主),既带出下文意象铺陈,又通过声调变化打破句式单调,使节奏更显灵动。

4. 句式长短错落,疏密有致:以七字句为主体(共16句),间杂四字句(4句)、五字句(4句),如“客鬓侵霜,倦笛诉与”以四字短句收束前意,“孤雁噙星,夜潮敲橹”以五字对仗拓展意境,疏密相间中见章法。



三、用韵特点



本词依《词林正韵》第四部仄韵(上去通押),韵脚为“露、处、绪、谱、语、路、浦、橹、雨、缕、句、女、旅、妩、浦、苦”,全词一韵到底,无换韵、转韵,契合《莺啼序》“一韵贯四段”的正体要求,特色鲜明:



1. 韵字选择精准,强化凄冷意境:所选韵字多带“寒、幽、愁”之意(如“露、雨、苦、路”),音韵上仄声短促劲峭,情感上暗合“秋夜羁愁”的核心基调,声韵与意境浑然一体。

2. 上去通押自然,气韵绵延:韵字中“露、处、绪、谱”为去声,“语、路、浦、橹”为上声,上去交替使用,既保留去声的清劲收束,又借上声的婉转绵长,使韵律不滞不促,契合“寄怀”的缠绵思绪。

3. 韵脚密度均匀,节奏稳定:每段六句,除第三、四段中间句(如“凤咮焐冰,麝煤温缕”“漆倒杯深,鬓衰青妩”)为衬句不押韵外,其余各句均押仄韵,每两句一押韵的节奏,使全词气韵连贯,如溪流奔涌,不绝如缕。



四、诗词大意



本词以“秋夜”为时空背景,以“寄怀”为情感核心,通过四段层层递进的铺陈,抒写羁旅之人的孤愁与对旧人的思念,脉络清晰:

第一段:秋夜初临,冰蟾(明月)窥窗,玉露滴阶,冷蛩呜咽,蓝雾漫卷。词人独处幽窗,见鲛绡(薄纱)尚湿、蛮笺(信纸)剩墨,蛛丝缠绕旧年琴谱,开篇即铺陈凄冷秋景,暗蕴愁绪。

第二段:转入自抒羁旅之苦。客居日久,鬓发染霜,倦笛诉愁,风灯低语。井梧老去,金粟(桂花)凝香,却勾起“楚魂迷归”的怅惘;遥想漆园蝶枯、湘浦孤影,更添孤雁噙星、夜潮催橹的漂泊之痛。

第三段:今昔对比,深化怀人之情。追忆往昔与佳人共度的时光:曾同剪春葱、共拭琴徽,凤形琴嘴焐化寒冰,麝烟墨香萦绕指尖;如今螭奁(镜匣)积尘,啼鹃泣血,残荷系枯香,唯有独听旧时“簪花句”(清雅词句),哀弦裂帛,感叹“絮果兰因”(情缘聚散无常),恰似牛郎织女隔河相望。

第四段:收束全篇,直抒羁旅之悲。枯草根侵蚀月影,腐草化萤,词人如庾信般漂泊无依。回首半生,“三年刻楮”(徒劳无功)、“半世雕龙”(笔墨生涯),唯有借酒消愁,鬓发已衰。遥望鲛宫浪叠、鳌峰槎远,欲溯银河寻旧迹而不可得,终夜凝颦,愁痕染遍罗衣,唯有竹影筛寒、暗蛩诉苦相伴。



五、注释解析



1. 冰蟾:指明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冰蟾”,突出月色清寒。

2. 桂魄:月亮的别称,因月中有桂树,“魄”指月之精魂。

3. 玉露:秋日清凉的露水,喻其晶莹洁白如玉。

4. 冷蛩:深秋的蟋蟀,“蛩”即蟋蟀,“冷”点出秋夜之寒与虫鸣之凄。

5. 钗股:首饰,代指旧人遗物。

6. 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薄纱,质地轻软,易沾水,此处喻指思念之泪湿透的衣物或信纸。

7. 蛮笺:古代南方所产的精美信纸,多用以书写情书或诗词。

8. 客鬓侵霜:客居他乡者的鬓发如霜般花白,“侵”字写出岁月流逝、愁绪浸染之态。

9. 金粟:桂花的别称,因桂花色黄如金,花小如粟。

10. 楚魂:此处化用“楚客悲秋”之意,指羁旅之人的思乡魂绪;一说指屈原之魂,暗喻高洁与漂泊。

11. 漆园:指庄子,庄子曾为漆园吏,此处用“蝶枯怨魄”化用“庄周梦蝶”,喻指旧梦已逝,只剩怨魂。

12. 湘浦:湘江之滨,传说湘妃(娥皇、女英)哭舜而投湘水,此处喻指凄清冷落之地。

13. 瑶华:美玉般的花,此处指秋日菊花或桂花,“坠晚”点出花残叶落之景。

14. 绣槛:雕刻刺绣的栏杆,代指昔日与佳人共处的华美居所。

15. 鲛珠:传说鲛人泣泪成珠,此处喻指词人的泪水。

16. 春葱:喻指女子纤细白嫩的手指,“剪春葱弱”写昔日与佳人同剪花枝的情态。

17. 徽纹:古琴上的标识(徽为琴面十三点金、玉或贝饰),“共拭徽纹”写昔日一同擦拭古琴的亲密场景。

18. 凤咮:古琴尾部的凤形装饰(“咮”为鸟嘴),此处代指古琴。

19. 麝煤:掺有麝香的墨,“温缕”指研磨时墨香萦绕如温软丝线。

20. 螭奁:雕刻螭龙纹饰的镜匣,“螭”为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喻镜匣华美。

21. 簪花句:指清丽娟秀的诗句,古代有“簪花格”书法,喻词句清雅如簪花。

22. 絮果兰因:比喻男女情缘初时美好如兰(兰因),最终离散如絮(絮果)。

23. 绛河:银河,“绛”为深红色,喻银河如赤色丝带横亘夜空。

24. 牛女:牛郎星与织女星,喻指恋人相隔,不得相见。

25. 枯荄:枯萎的草根,“荄”为草根。

26. 庾郎:指庾信,南朝梁代诗人,后出使西魏被留,终身羁旅北方,善写羁愁诗,此处词人自比庾信。

27. 三年刻楮:典出《韩非子》,喻指徒劳无功、花费长久时间做无用之事。

28. 半世雕龙:指半生从事文学创作(“雕龙”喻文辞华丽,典出《史记》“雕龙奭”)。

29. 漆倒杯深:指酒杯斟满酒(“漆”指黑色的酒),喻借酒消愁。

30. 鲛宫:传说中鲛人居所的宫殿,代指深海或仙境。

31. 鳌峰:传说中海里的巨鳌背负的山峰,喻指遥远的仙境或故乡。

32. 槎:古代用竹木编成的筏子,“枯槎”指枯萎的木筏,喻指漂泊无依的旅程。

33. 银汉水:银河,“溯银汉水”指欲逆着银河寻找旧迹。

34. 扃星浦:“扃”为关闭,“星浦”指银河边的渡口,喻指关闭通往旧梦的路径。



六、精解



(一)意象精解



1. 自然意象:秋夜凄冷,衬羁愁之深



“冰蟾、桂魄、玉露、冷蛩、蓝雾、井梧、金粟、孤雁、夜潮、瑶华、枯荄、腐草、流萤、竹影”:全词所选自然意象均为“秋夜”典型,“冰、冷、枯、腐、寒”等修饰词强化凄冷基调,如“冰蟾”既写月色清寒,又暗喻词人内心孤寂;“孤雁噙星”以雁之孤、星之冷,喻漂泊无依之痛。

意象联动:“暗锁纤云,漫卷蓝雾”以云雾的弥漫写愁绪的扩散;“竹影筛寒,暗蛩诉苦”以竹影的细碎、蛩鸣的凄切,衬内心的愁绪如筛网般密集,无孔不入。



2. 人文意象:旧物思人,藏岁月之叹

“碎珰、鲛绡、蛮笺、琴谱、倦笛、风灯、螭奁、簪花句、哀弦”:均为与“旧人、旧事”相关的物件,“碎珰”写旧物残破,喻情缘已逝;“蛮笺剩墨”写昔日书信残留,喻思念未绝;“旧年琴谱”“簪花句”则勾起对往昔知音相伴、诗词唱和的回忆,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意象对比:“螭奁尘积”与昔日“凤咮焐冰,麝煤温缕”形成鲜明对比,以今之冷落衬昔之温情,强化怀人之情。



(二)词句精解



1. “冰蟾乍窥桂魄,溅空阶玉露”:开篇以“乍窥”写明月初升,似不经意间映入眼帘,“溅”字化静为动,将玉露滴落台阶的细微声响写得极具画面感,清冷意境瞬间铺展。

2. “客鬓侵霜,倦笛诉与,被风灯自语”:“侵”字写出霜色(白发)蔓延之态,“诉与”“自语”将倦笛、风灯拟人化,以物之“诉”衬人之“愁”,孤苦无依之情跃然纸上。

3. “凤咮焐冰,麝煤温缕”:“焐冰”写昔日与佳人共抚古琴,指尖的温度焐化琴上的薄冰;“温缕”写研磨时墨香如温软丝线萦绕,细节生动,温情脉脉,与后文“独听簪花句”形成强烈反差。

4. “三年刻楮,半世雕龙”:凝练半生感慨,“三年”“半世”时空对照,“刻楮”(徒劳)与“雕龙”(笔墨)呼应,既写文学创作的艰辛,又暗喻人生奔波的无措,道尽羁旅半生的怅惘。

5. “愁痕都上罗衣,竹影筛寒,暗蛩诉苦”:结句以“愁痕上衣”将抽象愁绪具象化,“筛寒”二字极妙,写竹影透过窗棂,如筛子般将寒意洒在身上,与“暗蛩诉苦”呼应,收束全篇,凄冷意境余韵不绝。



七、写作技巧方法分析



本词深得吴文英“密丽深曲”的词风精髓,写作技巧娴熟,特色鲜明:



1. 层层铺陈,时空递进:全词四段遵循“景—情—忆—叹”的脉络,从秋夜之景(第一段),到羁旅之情(第二段),再到往昔回忆(第三段),最后回归现实的慨叹(第四段),时空交错中情感层层深化,如剥茧抽丝,渐至核心。

2. 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第三段为全词高潮,“记”字领起往昔温情(实写回忆),“叹如今”转入当下冷落(实写现实),昔日“共拭徽纹,凤咮焐冰”与今日“螭奁尘积,独听簪花句”形成强烈对比,虚与实交织,强化“物是人非”的怅惘。
作者: 雁鸣晚渡    时间: 3 天前

3. 拟人化手法,情景交融:“风灯自语”“孤雁噙星”“暗蛩诉苦”“竹影筛寒”等句,将无生命的景物(风灯、竹影)、有生命的动植物(孤雁、暗蛩)赋予人的情态与动作,使景物皆着“愁”色,实现“景为情生、情随景迁”的交融效果,让抽象的羁愁与怀思变得可感可触。



4. 用典自然,意蕴丰厚:词中典故密度高却不显堆砌,如“漆园蝶枯”化用庄周梦蝶,喻旧梦难寻;“庾郎羁旅”以庾信自比,道尽漂泊之痛;“絮果兰因”“牛女”暗喻情缘聚散;“三年刻楮”“半世雕龙”凝练人生感慨。典故的运用既贴合词牌“密丽”的风格,又让情感表达更具深度与文化底蕴,做到“以典衬情,情典相融”。

5. 炼字精准,意境强化:全篇注重炼字,尤以动词、形容词为妙。动词如“溅”(玉露)、“锁”(纤云)、“敲”(夜潮)、“筛”(竹影),化静为动,让景物更具张力;形容词如“冰”(蟾)、“冷”(蛩)、“寒”(露)、“枯”(荄),层层叠加凄冷基调,与“寄怀”的愁绪高度契合;领字如“任”“想”“更”“记”“叹”,串联起情感的递进,让词脉更显流畅。

6. 声韵协律,情韵合一:严格遵循《莺啼序》仄韵通押的规则,韵字选择兼顾声律与意境,仄声的清劲与愁绪的沉郁相得益彰;句式长短错落,节奏抑扬顿挫,如“客鬓侵霜,倦笛诉与”的短句急促,衬羁旅之焦灼;“枯槎空溯银汉水,但凝颦、永夕扃星浦”的长句舒缓,衬思念之绵长,声律节奏与情感节奏完美同步。



八、立意解析



本词以“秋夜寄怀”为题,核心立意可概括为“羁旅之愁、怀人之思、岁月之叹”三者的交织,立意深刻且层次丰富:



1. 表层立意:秋夜羁旅的孤苦:开篇铺陈秋夜凄冷之景,以“客鬓侵霜”“庾郎羁旅”直抒客居他乡的漂泊之苦,“孤雁噙星,夜潮敲橹”“竹影筛寒,暗蛩诉苦”等句,将羁旅的孤独、归乡无门的怅惘具象化,构成词的情感底色。

2. 中层立意:物是人非的怀思:通过“钗股坠”“蛮笺”“旧年琴谱”“簪花句”等旧物触发回忆,追忆昔日与佳人“共拭徽纹,凤咮焐冰”的温情时光,以今昔对比突出“絮果兰因”的遗憾,怀人之情贯穿全词,是“寄怀”的核心指向。

3. 深层立意:半生漂泊的慨叹:词的尾段将情感升华,“三年刻楮,半世雕龙”凝练半生笔墨生涯的徒劳与坚守,“鬓衰青妩”“愁痕都上罗衣”写岁月流逝、愁绪难消,既暗含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也藏着对理想与情缘的执着,让“寄怀”不止于个人悲欢,更添一层生命体验的厚重感。



全词立意并非单一的“悲秋”或“怀人”,而是将个人的羁旅之苦、怀人之思,置于秋夜的凄冷氛围与半生的时光维度中,形成“景—情—人—世”的递进,既写小我之愁,也映现人生漂泊的普遍怅惘,立意兼具个人性与普遍性,余味悠长。



九、典故详解



本词用典繁密,多化用先秦至唐宋的典籍、传说,既贴合词风,又深化意境,以下为核心典故详解:



1. 漆园蝶枯:典出《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庄子曾为漆园吏,梦中化蝶,醒后不知蝶是我、我是蝶。词中“想漆园、蝶枯怨魄”,化用此典,以“蝶枯”喻旧梦已逝,只剩怨魂萦绕,暗指昔日美好时光如蝶梦般消散,无法复寻,强化怀人之愁。

2. 楚魂迷断:化用“楚客悲秋”与屈原传说。“楚魂”既指屈原投湘水后的忠魂,也泛指羁旅楚地的游子之魂。词中“楚魂迷断归路”,既写归乡之路渺茫,也暗合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漂泊感,增添羁旅的悲怆色彩。

3. 湘浦孤影:典出“湘妃泣竹”。传说舜帝南巡而死,娥皇、女英二妃投湘水而亡,化为湘妃,啼泪染竹成斑。词中“剩清影、栖寒湘浦”,以湘浦的凄清、孤影的寂寥,暗喻佳人已逝或离散,与“楚魂”呼应,深化凄冷意境。

4. 絮果兰因:典出《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衍生“兰因絮果”一词,指男女情缘初时如兰般美好,最终如柳絮般离散。词中“争信絮果兰因”,表达对情缘无常的慨叹,呼应怀人主题。

5. 牛女绛河:典出“牛郎织女”传说。牛郎与织女相爱,被王母娘娘以银河(绛河)相隔,唯有七夕得以相见。词中“绛河暗度牛女”,既喻指词人自身与佳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见,也暗合“絮果兰因”的遗憾,强化思念之苦。

6. 庾郎羁旅:庾信,南朝梁代诗人,出使西魏后被扣留,终身羁旅北方,其诗多写羁愁乡思,风格沉郁。词中“伴庾郎羁旅”,词人以庾信自比,直抒客居他乡、漂泊无依的身世之叹。

7. 三年刻楮:典出《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后喻指花费大量时间做徒劳无功之事。词中“三年刻楮”,暗指自身半生追求(如文学创作、理想抱负)虽耗费心力,却未能如愿,道尽人生的无奈。

8. 半世雕龙:典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奭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剧子之言;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楚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焉。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其中“雕龙奭”指驺奭,其文辞华丽,如雕刻龙纹般精巧,后“雕龙”喻指文学创作。词中“半世雕龙”,指词人半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三年刻楮”呼应,既写笔墨生涯的坚守,也暗含壮志未酬的怅惘。



十、小结



《莺啼序·秋夜寄怀》以“秋夜”为景,以“寄怀”为情,严守吴文英《莺啼序》四声正体,是一首兼具格律美、意境美与情感美的佳作。全词在艺术上,既遵循“一韵到底、平仄规整”的格律要求,又以炼字精准、用典自然、虚实相生的写作技巧,构建出“凄冷沉郁”的核心意境;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地抒写羁旅之苦、怀人之思与岁月之叹,将小我悲欢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立意深刻且余味悠长。



词的特色尤为鲜明:其一,意象绵密且统一,“冰、冷、枯、寒”等修饰词贯穿全篇,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凄冷基调;其二,今昔对比强烈,往昔温情与当下孤冷交织,强化“物是人非”的怅惘;其三,声韵与情感高度契合,仄韵的清劲与愁绪的沉郁相融,节奏的抑扬与情感的递进同步,读来铿锵中见柔婉,沉郁中藏深情。



整首词既得梦窗词“密丽深曲”的精髓,又融入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将秋夜之景、羁旅之愁、怀人之思、岁月之叹完美交织,如一幅层次丰富的秋夜羁愁图,耐人品味,堪称慢词中的佳作。




欢迎光临 花椒树园地 (http://huajiaoshu.com/) Powered by Discuz! X1